
在很長一段時間裏,我認知裏的創業就是憑著一股幹勁堅持做、重複做一件事就對了,遭到現實狠狠的毒打後,我才徹底明白我和丈夫就不是那塊料子。
我已經迷途知返了,只想有份安穩的工作,有醫社保,自己信貸評級再學點其他小技能,賺點零花錢就知足,胸無大志也挺好的。
他現在還是不甘心,只要有機會就想抓住並順杆往上爬。
如今,我對創業有了另一番的理解,不再認為自己想的永遠是對的。
創業首先要考慮的是你到底有什麼優勢?你究竟在哪方面比較在行?這個問題困擾我非常非常久,至今我還是沒有發現我有什麼特別之處,全身上下打量過後,發現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。
當然這不是自卑,而是真正的認識到自己小本創業確實沒有什麼創業的先天條件。創業還真的不是錢的問題,有錢沒有能力,只會憑著實力虧掉。
創業必須具備超強的自主學習能力,特別強調,是自主+學習能力,具備學習這個能力遠遠不夠,還要有主動執行力。這個兩種能力相輔相成、缺一不可。
其次,就是認知能力。
很多人都在說錢太難掙,我現在卻不這麼認為,錢再難掙還是有好多人在發財,這又怎麼解釋?
我總結了一下,歸咎於認知問題。人是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,每隔幾個月或者1-2年就會有新的賺錢風口出現,這種時候只有那種不斷提升認識的人才能先知先覺,提前嗅到金錢的味道。
因為高認知的人懂得去認識和吸收新鮮事物,這種人二線財務不管生活在哪個年代他都能過得風生水起,他都能把握每一個抓錢的機會,走在時代的前列。
就想現在流行的某音,等大家都割好幾波韭菜過去了,我才剛剛看到裏面的商機,但是已經有地啊遲了,真怕我最後也成為別人手裏的韭菜,後知後覺。
這兩點我卻都不具備,所以我得正視自己的平庸,做好眼前的。